2024-10-21 版画百科 0
杨可扬,1914年生于浙江省遂昌县一个偏僻的山里——鹤村。1938年在金华加入“民族解放先锋队”,受地下党委派,参加《民族日报》筹备工作,1939年在《民族日报》社任美术编辑并兼任《浙江日报》副刊《新艺术》的编辑工作,从此他与报刊媒体结下不解之缘。
1936年杨可扬在杭州参观了“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看到了陈烟桥的《东北义勇军》、黄新波的《失去了土地的人们》、李桦的《怒吼吧,中国!》这些抗战木刻后,受到极大震撼。从此投身于“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简称“木运”)成为东南地区“木运”的代表人物,并为此奋斗终生。
杨可扬版画作品欣赏,杨可扬版画高清图片
杨可扬与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先驱们一样是有多重的身份特征,他们一手执刀刻木刻,一手紧握评论之笔,撰写大量的评论文章,同时还是社会活动家、组织者、媒体人。
1940年至1945年,杨可扬参加由野夫、金逢孙主办的“木刻用品合作社”(简称“木合社”),其宗旨是为全国木刻家供应木刻用品并编辑出版有关版画的书刊杂志,杨可扬主要协助野夫负责编辑出版工作,主编出版过《木刻艺术》《新艺丛书》《新艺散谈》《给初学木刻者》等著作。其中,《新艺散谈》是他的一部重要著作,这个著作是他学习木刻的心路历程,又是对当时“木运”的思考和总结。他用朴素的语言告诫读者:“千万不可闹错的!艺术并不是生活上的点缀!”而在于“宣传文化”,“是教育大众的战斗武器和认识现实的工具”,“新兴木刻艺术是站在进步文明的一边”。
杨可扬版画作品欣赏,杨可扬版画高清图片
综观杨可扬的艺术人生,他的出版编辑生涯占据了他大半生的岁月,他将全部心血倾注在中国美术传播事业中,从1938年他进入《民族日报》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坚守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工作岗位上,从未离开过,从未懈怠过。
从上世纪50年始,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版画图书有《十年来版画选集》、《版画》双月刊杂志、《外国黑白木刻集》、《中国现代黑白木刻集》、《麦绥莱勒木刻集》、《斋藤清版画集》、《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选集》等。《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选集》的出版正值鲁迅诞辰百年纪念,它的编委会由中国新兴版画最有权威的版画家组成,所选的作品也最具代表性。正如力群在撰文中所指出的“它的问世是中国新兴版画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而这本图书的问世杨可扬功不可没,在整个图书项目的发起和编辑过程中,他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杨可扬在改革开放30年中迎来了他创作多产的鼎盛期,形成了“可扬版画”艺术上鲜明的个性特色,刀法粗犷、豪放,色彩鲜明强烈。
杨可扬版画作品欣赏,杨可扬版画高清图片
这种深沉、稳健、简约、大气的艺术风格正是他人格气质的自然流露,包括他晚年的水墨和书法都和他这种风格一脉相承。正如他的友人贺友直为他题词所言:“入木三分求深刻,力透纸背显精神。”
“可扬版画”的尺幅都不大。他的藏书票更是方寸之间可纵览人间真情,艺术的价值不取决于尺幅的大小,尤其对版画而言,从来以“袖珍”著称,它本身是有精致典雅的特性。
杨可扬版画作品欣赏,杨可扬版画高清图片
“可扬版画”无论是《黄土地》《日本寺庙》、还是《绿遍江南》《桥的组画》《鲁迅故乡行》,其风景或人物特征,他都善于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来表达——那强烈对比的色彩与粗犷有力的黑白色块相触,构成了单纯、明快的审美,把木刻的原创性发挥到极致的境界。这正是“可扬版画”艺术的永恒魅力所在。
杨可扬的藏书票体现了他一生与书扉心语难舍的情缘,终其一生他热爱版画,热爱书籍,热爱纸媒的传播。
他曾为巴金、李桦、张贤亮、柯灵等知名人士刻制藏书票,也同样为澄子、乐强、阿年等平民百姓刻制藏书票。
杨可扬版画作品欣赏,杨可扬版画高清图片
他将版画艺术真正贴近了大众,他是在用自己的艺术与大众进行心灵的沟通。有一位藏书票爱好者珍藏他200余幅藏书票,并将其结集出版,广为传播。
杨可扬为人忠厚诚笃,重情重义,坚定睿智,早年在友人危难之际,他总是义不容辞伸出友谊之手,赖少其、邵宇从上饶集中营脱险后,经地下党安排杨可扬前来帮助,他们几经周折安全转移到新四军驻地。他对养育过他的鹤村怀着眷恋的深情,多次返乡与家乡父老相聚,他欣然答应为家乡《遂昌县志》创作卷首木刻,并将177件作品捐赠给他的故乡。
杨可扬版画作品欣赏,杨可扬版画高清图片
2009年杨可扬执意回到他出生的鹤村,当他缓步走进《民族日报》纪念馆时,他的脑海立即浮现出当年的情景,一个热血青年杨嘉昌从这里走上了之路,走过了近百年的沧桑岁月……他欣然执笔写下了“鹤村是我一生事业的起步点”。
这位经历中国新兴版画百年的世纪老人在他自己的墓志铭上这样写道:“我听从你们,为见证中国一段版画史而留守于此”,“人生要像版画一样一丝不苟,黑白分明。”
下一篇:民间版画艺术造型特点